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学习草书之初,最该临摹的,并非飞动奔肆的狂草,也不是婉转洒脱的小草,而是拙质朴素的章草,章草虽是草书,可它由篆隶演变,笔画浑厚,势态方劲,不及今草、狂草个性。
图片
这一稳重的风格,可能不够吸睛,但是强化基础,极其有效果,学习草书,最重要的一点,不是狂逸自如,而是气力扎实,控笔平稳,只要做到这些,我们写的草字,才能不浮躁、不油滑。
图片
然而,令人遗憾的是,因魏晋之前,章草偏为风靡,距今久远,再加上后世的关注,并不算多,故而传世的精妙法帖,寥寥无几,其中最适合临摹的一幅,就是1900年敦煌藏经洞,挖出的“百亿级”书法——《章草三宝》。
图片
依据名称,便能看出,内有3幅作品,分别是《因明入正理论后疏》、《因明入正理论略抄》和《妙法莲华经》,《略抄》共有517行,合计12478字;《后疏》有550行,共计13364字;《妙法莲华经》残存3000余字。
图片
总的算起来,将近30000字,而且此帖还是墨稿传世,笔笔清晰,意态生动,无一处缺损,不仅揭露最纯正的古人笔法,也蕴含最完整、最系统的草书,不夸张的说,初学草书,拥有这一部足矣。
图片
除了上述优点,此帖还有一个亮点,那就是融合“写经体”笔意,为章草增添活力,更符合现代人审美,笔画灵动绰约,圆融畅意,富有虚和、优雅之美,提高生动感、变化性,日后衔接学习狂草等,会更加顺利。
图片
这幅《章草三宝》号称“敦煌草书三大高峰”,地位非常崇高,可惜藏经洞问世,未得妥善保护,外国人捷足先登,入洞以超低价,选走诸多珍品,伯希和相中此帖,将其带往法国。
图片
真迹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,当年郭沫若、康生等人,费劲辛苦,搜寻范本,郭沫若曾寻找一辈子,最终无果,相反他的对手康生,得到一幅拓本,将其悟透,夺得“现代第一”称号,水平超越了它。
图片
由此可见,《章草三宝》之精妙,可时常临摹,学习完备、正确的草法,用笔沉着,同时感受“写经体”的变化性,以及古雅、虚灵的气息,为草书增添动感、气质,不再是干巴巴的技法堆叠,展现艺术魅力。
图片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